古体诗如果写八句以上 格律该如何

仄起平收请祥解

古体诗的格律,是由平仄的变化行成的。平仄的变化,使句子像波浪一样,有起有伏。平是高,仄就是低。为了说的请楚,先说什么是平,什么是仄。 中国的每个字都分为四声,如清,晴,请,庆。第一声上平声和第二声是下平声,都是平声。第三声的上(读做赏)声,第四声是去声,上声和去声都是仄声。因此,清晴是平声,而请庆是仄声。只要分清了四声,平仄也就分清了。 古体诗的格律,有人以为很繁杂。其实不然,说清楚了,也很简单。这里以绝句为例,做个简要的说明。 五言绝句的格律有四种,这里举其一为例。 仄起式(即用仄声起始)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从这里我们就基本上看到了格律诗的平仄归律。即两平两仄相间,或三平两仄相间,而形成起伏。这样的句字叫做律句。最后的字是平声,押韵。 如果是七言,在前面加两个字,但按照“律句“的规律,仄声前面加平声,而平声前面加仄。如上面的仄起式五言绝句,改为七言就成了平起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记好格律诗的律句的规律,就方便了。 在格律诗中,还有一个规律,就是前一句和后一句间的关系,应是“粘对关系”。看每句的前面的两个字,第一句的头两字是仄声,第二句就要相对,也就是相反,即第二句的头两个字比须是平声。整个句子的平仄,也就“相对“了。如第一句是:仄仄平平仄。下一句就是:平平仄仄平。这样的关系就叫做“相对”。而第三句和第二句的关系,就必须是相粘,也就是第三句的头两个字和第二句相同,如第二句是:平平仄仄平。第三句就是:平平平仄仄。这种关系叫做相粘。下一句又要相对了。即第四句的头两个字的平仄,要和第三句相对。即第三句就是:平平平仄仄。第四句就是:仄仄仄平平。 这四句的“粘对关系”是:对,粘,对。 如果是律诗,全诗是八句,但粘对的关系,也是如此,即对,粘,对,粘,对,粘,对。 如:五言律诗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因此,格律诗的格律,关键是“律句“和”粘对“。弄清楚了这些,就基本上掌握了格律是的规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