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文学大师的童年生活

2个

巴金,尽管是一位名闻海内外的大作家,可他日常生活的情趣跟常人并没有什么显著不同。若从做小孩时说起,他就不是一个了不起的神童,相反倒是一个不肯听大人话的犟性子的孩子。

倔孩子
巴金出生在一个封建大家庭里,父亲和祖父都做过官。那时候.社会的习俗、仪式特别多。有一次,祖父生日,家里非常热闹。大大小小的屋子被客人挤满了,院子更是被围得水泄不通。什么堂哥堂弟、表姐表妹、姨妈婶婶,还有许多他从没见过的远房亲戚都来了。一时间.大人们的说话声、孩子们的嬉笑声.还有敲锣打鼓的声音夹杂在一起.大老远就可以听得清清楚楚。小巴金喜欢安静,家里是不好待了,只好和邻居家的小伙伴躲起来玩了。
可是没多久就被人发现了,带到了宴会上。因为按照当时的习俗,父母要为祖父设个虚座,点上红蜡烛,然后让子女们向那配有红椅套的空椅子叩头拜寿,以此来祈求祖父的健康长寿。其他同龄的孩子都叩拜了,父母突然发现巴金不在,就派人四处搜索,好不容易才把他找回来。在众目睽睽之下,巴金就是不肯拜,这让在场的大人们很着急,有的说,只要你拜了,就给你零花钱;也有的说,给你买最喜欢的书。小巴金还是无动于衷,气得母亲打了他一顿,结果还是没用……
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从小就害怕出席大场面,害怕任何仪式,害怕任何礼节。”但是一旦自己认定了是正确的事,他就会很勇敢、很坚定地坚持自己的主张。正是因为这种倔强,让他在以后碰到的许多困难面前。毫不退缩。
喜爱小动物
他特别喜欢小动物。在广元(巴金父亲曾任广元知县)时。衙门后院养了不少的鸡。巴金就常常与鸡群为伍,成了一个“鸡司令”。这群小鸡一天天地长大。终于变成了神气的公鸡与漂亮的母鸡。终于有一天,一个厨师奉命来后院宰鸡做菜。受惊吓的鸡到处乱窜引起了小巴金的注意,他飞快地跑过来制止了厨师,又跑过去向母亲求救。结果还是无济于事,甚至连他最心爱的大花鸡也难以幸免,为此他大哭了一场,别人还笑话他“痴”。他那小脑袋里想不通的是:做了鸡为什么就要被人食用?他向父母讨教,可是都没得到自己听得懂的,且满意的答复。既然得不到满意的解答,自己又保护不了大花鸡们,自此他也就不想再做“鸡司令”了。
巴金原来以为再也不养小动物了。后来正巧一个朋友要搬到外地去住了。临走时送了他一条小狗。小狗全身都是白色的绒毛,很乖巧。总是喜欢紧紧地跟着家里人,一步不离。全家人很快就喜欢上这位新朋友。大家不仅给小狗起了名字,还训练它做很多动作,最让人吃惊的是,它居然学会了给客人作揖。它会在你的指令下先是两腿立起来,然后。把前面的两条腿放下来,身体使劲地趴在地上,一动不动的,等着你来抚摩它。后来。巴金还写了篇短文来纪念这条小狗呢。
兴趣, 泛小时候,巴金的兴趣就非常广泛。他常常随父亲去戏院看戏,在父亲的引导下懂得了京剧、川剧。他还喜欢集邮、下象棋、看电影、听音乐、旅游等等。当然最喜欢的还是读书。读书这一兴趣从小到老从未改变。在广元时。他刚进书房识字不久。就爱上了老师画的人物画。从此,养成了孜孜不倦的读书习性。家里收藏的旧书很快就被他看完了。后来。看到哥哥弟弟们买了新书,大家就会抢着看呢。从书中,他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这为他的写作奠定了基础。
巴金不仅爱读书。也爱收藏书籍。如果你去他家拜访,就会发现书房内四壁都是书,客厅里也顺着墙放着四个大书橱,连走廊、过道也有书橱。他很爱书,他的朋友也喜欢书。经常彼此交换着看。他买的书很杂。各种各类的书都有,特别喜欢那些有名家插图的精装本。书籍成了他最宝贵的财富。晚年时,他多次向北京图书馆、母校捐出了自己心爱的书籍。

冰心---梦,童

她回想起童年的生涯,真是如同一梦罢了!穿着黑色带金
线的军服,佩着一柄短短的军刀,骑在很高大的白马上,在海
岸边缓辔徐行的时候,心里只充满了壮美的快感,几曾想到现
在的自己,是这般的静寂,只拿着一枝笔儿,写她幻想中的情
绪呢?
她男装到了十岁,十岁以前,她父亲常常带她去参与那军
人娱乐的宴会。朋友们一见都夸奖说,“好英武的一个小军人!
今年几岁了?”父亲先一面答应着,临走时才微笑说,“他是
我的儿子,但也是我的女儿。”
她会打走队的鼓,会吹召集的喇叭。知道毛瑟枪里的机关。
也会将很大的炮弹,旋进炮腔里。五六年父亲身畔无意中的训
练,真将她做成很矫健的小军人了。
别的方面呢?平常女孩子所喜好的事,她却一点都不爱。
这也难怪她,她的四围并没有别的女伴,偶然看见山下经过的
几个村里的小姑娘,穿着大红大绿的衣裳,裹着很小的脚。匆
匆一面里,她无从知道她们平居的生活。而且她也不把这些印
象,放在心上。一把刀,一匹马,便堪过尽一生了!女孩子的
事,是何等的琐碎烦腻呵!当探海的电灯射在浩浩无边的大海
上,发出一片一片的寒光,灯影下,旗影下,两排儿沉豪英毅
的军官,在剑佩锵锵的声里,整齐严肃的一同举起杯来,祝中
国万岁的时候,这光景,是怎样的使人涌出慷慨的快乐眼泪呢?
她这梦也应当到了醒觉的时候了!人生就是一梦么?
十岁回到故乡去,换上了女孩子的衣服,在姊妹群中,学
到了女儿情性:五色的丝线,是能做成好看的活计的;香的,
美丽的花,是要插在头上的;镜子是妆束完时要照一照的;在
众人中间坐着,是要说些很细腻很温柔的话的;眼泪是时常要
落下来的。女孩子是总有点脾气,带点娇贵的样子的。
这也是很新颖,很能造就她的环境——但她父亲送给她的
一把佩刀,还长日挂在窗前。拔出鞘来,寒光射眼,她每每呆
住了。白马呵,海岸呵,荷枪的军人呵……模糊中有无穷的怅
惘。姊妹们在窗外唤她,她也不出去了。站了半天,只掉下几
点无聊的眼泪。
她后悔么?也许是,但有谁知道呢!军人的生活,是怎样
的造就了她的性情呵!黄昏时营幕里吹出来的笳声,不更是抑
扬凄婉么?世界上软款温柔的境地,难道只有女孩儿可以占有
么?海上的月夜,星夜,眺台独立倚枪翘首的时候:沉沉的天
幕下,人静了,海也浓睡了,——“海天以外的家!”这时的
情怀,是诗人的还是军人的呢?是两缕悲壮的丝交纠之点呵!
除了几点无聊的英雄泪,还有甚么?她安于自己的境地了!
生命如果是圈儿般的循环,或者便从“将来”,又走向“过去”
的道上去,但这也是无聊呵!
十年深刻的印象,遗留于她现在的生活中的,只是矫强的
性质了——她依旧是喜欢看那整齐的步伐,听那悲壮的军笳。
但与其说她是喜欢看,喜欢听,不如说她是怕看,怕听罢。
横刀跃马,和执笔沉思的她,原都是一个人,然而时代将
这些事隔开了……
童年!只是一个深刻的梦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8-02
鲁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使用的笔名。

鲁迅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破落的大家庭里。绍兴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传统的地方,保留有众多的名胜,如古代治水英雄夏禹的陵墓,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留下的遗迹,近代反清女杰秋瑾从容就义的轩亭口,等等。民间还有各式各样的戏剧演出和传说故事。乡亲们最津津乐道的是两个“鬼”:一个是“带复仇性的,比别的一切鬼魂更美,更强的鬼魂”——女吊;另一个是腰束草绳,脚穿草鞋,手捏芭蕉扇,富有同情心的“无常”。乡土传统与民间文化,深深地影响着鲁迅的一生。

鲁迅从小就表现出活泼的性格。因为外祖母家在农村,鲁迅也就有了一批农民小朋友,一起在朦胧的月色下,划着白色的小航船,赶去看戏;回家的路上,肚子饿了,就“偷”自家地里的豆煮了吃。鲁迅还在叫做“百草园”的后园里,发现了大自然的无穷趣味: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椹;蟋蟀弹琴,油蛉低唱;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的何首乌;人首蛇身的“美女蛇”的传说……正是这样自由的童年生活,开发与培养了未来作家鲁迅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6岁时鲁迅告别了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拜本城中极方正、极有学问的寿镜吾老先生为师,一直读到17岁。在这里,他熟读了儒家的经典,又在课余广泛阅读了儒家之外的各种杂书:小说,野史,笔记……不仅关注历史、人事,也注意观察自然。这样开拓了鲁迅广阔的精神空间,为鲁迅以后思想与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宽广深厚的知识基础。

鲁迅的童年也有阴影:13岁那年,祖父因故入狱,不得不随着全家到亲戚家避难;以后父亲病重,家庭生活也从小康陷入困顿。作为长子的鲁迅,不得不经常出入于当铺与药店,在周围人的歧视与侮辱中,感受社会的冷酷与势利。父亲最后因庸医的延误而过早离世,更给少年鲁迅以很深的刺激,他由此开始了对中国社会、文化、人世与人心的思考。

郭沫若

1892年 11月16日 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县沙湾镇,学名开贞。
1897年春入家塾读书。习读《诗经》、《唐诗三百首》,喜欢王维、孟浩然、李白。
1901年家塾采用上海编印的新式教科书授课。
1905年 春 长兄郭开文赴日留学,有意偕从同行,父母未准。
1906年 春 入乐山县高等小学。第一学期成绩名列第一,因受年长同学忌妒,被降为第 三名。
1907年 春 因反对教师专制,被学校开除,经斡旋返校。 夏升入乐山县中学堂,大量阅读林琴南的译述小说。
1908年 秋 患伤寒并发中耳炎,听力受损。病中读先秦诸子等古籍,偏爱《庄子》。
1909年 秋 因参加罢课,请求校方与当地政府交出惩办打伤同学的肇事者,被学校开除。
1910年 春 进省城成都,插入四川官立高等分设中学堂。冬 参加成都学界要求早开国会的罢课风潮,任班级代表,又受开除处分,因故 未实行 1911年 冬 清帝退位。回乡组织民团响应辛亥革命。
1912年,2月受父母之命与张琼华结婚,5日后即离家返成都。
1913年春 考入成都四川官立高等学堂理科,未学。 夏,被天津军医学校录取,未就学。年底 得长兄资助,决定东渡日本留学。
1914年1月抵东京。秋 ,考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与郁达夫同学。
1915年 秋 入冈山第六高等学校。与成仿吾同学。阅读泰戈尔、屠格涅夫、歌德、海涅 等人作品,与斯宾诺莎思想接近。
1916年 夏 与东京圣路加医院护士佐藤富子相识。 冬,与佐藤富子在冈山结婚。开始新诗写作。
1917年 试译泰戈尔诗集,因无法出版而中止。 1918年 参加留日学生罢课,抵制签订“二十一条”。夏 升入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 与留日同学张资平酝酿出版文学刊物。
1919年夏 与留日同学响应“五四”运动,组织抵日爱国社团夏社。作小说《牧羊哀话》。诗作在上海《时事新报》上发表,震动中国诗坛。
1920年 与田汉、宗白华的通信辑为《三叶集》出版。译歌德《浮士德》第一部,因译稿被老鼠咬毁未能出版。
1921年 休学半年。往返于上海、日本之间筹备出版文学刊物。 6月 文学团体创造社在东京成立。第一部诗集《女神》问世。
1922年 《创造》季刊五一节创刊。译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
1923年 春 自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毕业。随即回国从事文学活动,编辑出版创造社刊物。 译尼采《查拉图斯屈拉钞》前半部。 诗歌戏曲散文集《星空》出版。
1924年春 赴日本,在福冈翻译河上肇《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屠格涅夫长篇小说《新时代》。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作系统了解,从此确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冬 归国调查江苏、浙江军阀战祸。作《水平线下》。
1925年 在上海结识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瞿秋白。目睹五卅惨案实况,作二幕剧《聂耳》。《文学论集》出版。译爱尔兰约翰沁孤戏曲集。发表组诗《瓶》。
1926年3月 与郁达夫等赴广州,任广东大学文学院学长,实行文科改革。结识毛泽东、周恩来等共产党人。创造社出版部成立。 7月 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代主任。
1927年 3月 在南昌朱德住处作《请看今日之蒋介石》,痛斥蒋介石叛变革命。被蒋介石政府通缉。8月 参加八一南昌起义,任国民革命委员会主席团成员、起义部队总政治部主任。经周恩来、李一氓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冬 潜回上海从事文艺活动。重译《浮士德》第一部。因患斑疹伤寒,错过乘船转移到苏联去的机会。
1928年2月 为躲避国民党政府缉捕,得内山完造帮助离沪,化名旅日,定居千叶县, 行动受警方监视。通览东京东汉文库先秦史籍,研究中国古代史。译美国作家辛克莱长篇小说《石炭王》。
1929年 作自传《我的幼年》、《反正前后》。译辛克莱长篇小说《屠场》。译德国米海里斯《美术考古发现史》。
1930年 论证中国古代存在奴隶制社会形态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出版。译辛克莱长篇小说《煤油》。
1931年 作《甲骨文字研究》、《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两周金文辞大系》。译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译俄国托尔斯泰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英国威尔士《生命之科学》等。
1932年“一二·八”事变发生,《生命之科学》等译稿在上海商务印书馆被焚。作《金文丛考》、《创造十年》。
1933年作《卜辞通篡》、《金文余释之余》、《古代铭刻汇考》等。
1934年 作《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先秦天道观之演进》、《屈原研究》。再译《生命之科学》。辑译《日本短篇小说集》。
1936年作历史小品数篇,辑为《豕碲》。译日本林谦三《隋唐燕乐调研究》。译德国席勒《华伦斯太》。
1937年作《殷契粹编》、《创造十年续编》。7月 抗日战争爆发。只身归国参加抗战。在上海主办《救亡日报》、组织文化宣传队、战地服务团赴前线劳军。以无党派人士身份,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从事抗战文化工作。
1938年1月 与于立群结合,同由广州赴武汉,就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当选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10月 武汉失守,经长沙、桂林撤至重庆。
1939年《石鼓文研究》出版。
1940年4月 在重庆嘉陵江北岸发掘延光四年汉墓。9月 辞去三厅厅长职务,抗议国民党政府强行改组政治部。11月 国民党当局被迫同意组成文化工作委员会,任主任。
1941年11月 周恩来、于右任、冯玉祥等发起纪念郭沫若创作生活25周年及50寿辰。编《五十年简谱》。改写《棠棣之花》。
1942年作历史剧《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译歌德《赫曼与窦绿苔》。创办群益出版社,主编学术刊物《中原》。
1943年 作历史剧《南冠草》。研究先秦诸子。
1944年春,作《甲申三百年祭》, 被中共中央定为整风学习文件
1945年草拟《文化界时局进言》,呼吁民主政治。文化工作委员会遂被国民党政府解散。《青铜时代》、《十批判书》出版。 夏 离重庆抵上海。赴南京参加国共和谈。《历史人物》出版。
1947年 译歌德《浮士德》第二部。编《少年时代》、《革命春秋》、《天地玄黄》等。冬 迁抵香港。
1948年作《抗战回忆录》(后改名《洪波曲》)。年末 为出席新政协会议,赴东北解放区。
1949年 3月 率中国代表团出席世界拥护和平大会布拉格会议。 建国前夕 当选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 10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任政务院副总理、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
1950年 3月 当选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理事长。 5月 学术名词统一工作委员会成立,任主任。 8月 率中国代表团访问朝鲜。11月 出席在华沙召开的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1951年 2月 出席在柏林召开的世界和平理事会会议。11月 出席在维也纳召开的世界和平理事会会议。12月 获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国际奖。《海涛集》出版。
1952年 2月 《奴隶制时代》出版,确定奴隶制社会下限在春秋、战国之交。 任中央考古训练班主任。 获匈牙利科学院院士。保加利亚科学院名誉院士称号。
3月 出席在奥斯陆召开的世界和平理事会执行局会议。
7月 出席在柏林召开的世界和平理事会特别会议。
10月 与宋庆龄、彭真等发起的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在北京召开。
11月 出席在维也纳举行的世界人民和平大会。
1953年 作《屈原赋今译》。3月 随周恩来赴苏联、捷克斯洛伐克,吊唁斯大林、哥特瓦尔德。5月 出席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会常委会。6月 出席在布达佩斯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会会议。当选第二届中国文联主席。获波兰科学院院士、保加利亚名誉院士称号。
1954年作《管子集校》。 5月 出席在柏林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会特别会议。 6月 出席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会缓和国际局势会议。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1955年 1月 出席在维也纳召开的争取世界和平的国际会议。 4月 出席在新德里召开的争取世界和平的国际会议。6月 出席在赫尔辛基召开的争取世界和平的国际会议。冬 率中国科学代表团访问日本,作《访日杂咏》等。
1956年 任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副主任、中央推广普通话委员会副主任、汉语拼音方案审订委员会主任。
1957年 17卷本《郭沫若文集》开始出版。6月 出席在科伦坡召开的世界和平理事
1958年 9月至1978年6月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
1978年6月12日于北京逝世,终年86岁。
第2个回答  2007-07-26
鲁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使用的笔名。

鲁迅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破落的大家庭里。绍兴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传统的地方,保留有众多的名胜,如古代治水英雄夏禹的陵墓,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留下的遗迹,近代反清女杰秋瑾从容就义的轩亭口,等等。民间还有各式各样的戏剧演出和传说故事。乡亲们最津津乐道的是两个“鬼”:一个是“带复仇性的,比别的一切鬼魂更美,更强的鬼魂”——女吊;另一个是腰束草绳,脚穿草鞋,手捏芭蕉扇,富有同情心的“无常”。乡土传统与民间文化,深深地影响着鲁迅的一生。

鲁迅从小就表现出活泼的性格。因为外祖母家在农村,鲁迅也就有了一批农民小朋友,一起在朦胧的月色下,划着白色的小航船,赶去看戏;回家的路上,肚子饿了,就“偷”自家地里的豆煮了吃。鲁迅还在叫做“百草园”的后园里,发现了大自然的无穷趣味: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椹;蟋蟀弹琴,油蛉低唱;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的何首乌;人首蛇身的“美女蛇”的传说……正是这样自由的童年生活,开发与培养了未来作家鲁迅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6岁时鲁迅告别了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拜本城中极方正、极有学问的寿镜吾老先生为师,一直读到17岁。在这里,他熟读了儒家的经典,又在课余广泛阅读了儒家之外的各种杂书:小说,野史,笔记……不仅关注历史、人事,也注意观察自然。这样开拓了鲁迅广阔的精神空间,为鲁迅以后思想与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宽广深厚的知识基础。

鲁迅的童年也有阴影:13岁那年,祖父因故入狱,不得不随着全家到亲戚家避难;以后父亲病重,家庭生活也从小康陷入困顿。作为长子的鲁迅,不得不经常出入于当铺与药店,在周围人的歧视与侮辱中,感受社会的冷酷与势利。父亲最后因庸医的延误而过早离世,更给少年鲁迅以很深的刺激,他由此开始了对中国社会、文化、人世与人心的思考。

参考资料:百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