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的《春》中,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赏析闹字

如题所述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用的“拟人”修辞格。一个“闹”字,将蜜蜂人格化,非常贴切,这样的描写既表现出声响,隐含着一片喧闹沸腾,更寓意着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是“比喻”的连用及“比喻”、“拟人”修辞格的套用。草丛里的野花“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非常生动。正是这些小野花,与别的花儿一起组成春花大家族,将春天大地装扮得分外靓丽妖绕。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该文创作时间大约在1933年间。此时作者朱自清刚刚结束欧洲漫游回国,与陈竹隐女士缔结美满姻缘,而后喜得贵子,同时出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人生可谓好事连连,春风得意。

朱自清当时虽置身在污浊黑暗的旧中国,但他的心灵世界则是一片澄澈明净,他的精神依然昂奋向上。朱自清把他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把他对美好事物的无限热爱,将他对人生理想的不懈追求熔铸到《春》这篇文章中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将细小的声音放大,将小小的蜜蜂的动态加以突出,十分具体、生动,展现春天来临时的盎然生机,很有画面感。与古诗中的“红杏枝头春意闹”有异曲同工之妙。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10-29
将细小的声音放大,将小小的蜜蜂的动态加以突出,十分具体、生动,展现春天来临时的盎然生机,很有画面感。与古诗中的“红杏枝头春意闹”有异曲同工之妙。 赞同13| 评论(7)
第3个回答  2020-09-10
闹字说明蜜蜂很多,蜜蜂多说明春花开的盛,体现出春天的生机盎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