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其实是建立在白骨上的王朝,嘉定三屠是怎么发生的呢?

嘉定三屠为何会发生,杀鸡儆猴吗?

 嘉定三屠是三次屠杀活动,在清朝顺治年间的时候,在嘉定地区发生的屠杀。三次屠杀,人数死亡达到了二万多人,可以说这是一场残忍的屠杀。而事情的经过,是以下这样的。

在清顺治二年,清军下令剃发,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也就是说,如果想要保全性命,就必须把头发剪掉。如果不剪,就砍头。这样的剃发令严重了损害了汉族人民的感情,所以一致的引起了当时江南人民的反对。江南人民全部进行抗争,情绪异常激动。之后变爆发了起义,对清军进行反抗,不让入城。清军愤怒攻城,对城内的百姓进行屠杀,杀害后离开。

然后第二次屠城是在第二天,当时城内部队的统帅朱瑛,率领军队英勇反抗但是遭遇了失败。清军第二次对城内的百姓,士兵进行屠杀,使得城内血流成河。但是这并没有使城内的人妥协,而是再一次的对清军进行抗击。由于实力的不足,再一次反抗失败,清军第三次进行屠城。如此一来,南明就此覆灭。清军的攻势也越来越猛,最后打下了江山。

嘉定三屠,大致的经过就是这样。这三次屠杀,表明了汉族人丝毫不畏惧外敌的入侵,誓死都要守卫民族的尊严。他们这种大无畏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值得我们去铭记。但是与此同时,我们对这个屠杀行为是强烈谴责的,这是非人道的战争做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9

嘉定三屠,非常惨烈,清朝建立在白骨上的王朝的说法,是因为屠杀太多人口的缘故。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入主中原的时候,为统一天下采用了以杀止杀的方法,嘉定三屠的惨烈事件,让无数汉人百姓遭到无情屠杀。

嘉定三屠被清朝的吴嘉纪这样描述过——

“东郊踏死可怜儿,西郊掳去如花女。女泣母泣难相亲,城里城外皆飞尘。入即沸腾曾几时,十家已烧九家室。一时草死木皆枯,骨肉与家今又无。白发归来地上坐,夜深同现有巢鸟。”

这首诗描绘了嘉定三屠时,嘉定成为人间地狱的惨象。嘉定三屠爆发在1645年,当时的清朝铁骑,在攻破嘉定城以后,三次对城中的平民进行大屠杀。

清军入关以后,第一件事是颁布剃发令,嘉定百姓拒不从命。在中国的传统教育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能轻易损伤。当时,已占领北方大部分地区的清朝决定南下,本做好长久作战准备,没想到刚到江南,许多地方已臣服,满清迅速控制整片中原大地。

当时归降的汉人官员,为表忠心纷纷主动剃发,这种行为让清朝统治者看到了希望,于是下定决心主张剃发。 

清军入关想从文化、经济、思想和军事等方面同化汉人,但孔孟儒家思想在中国流传几千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面对清军的强行镇压,有人带头反清。

嘉定城被攻破后,百姓们誓死不从,有人上吊自杀,有人跳井自杀,一时满城血雨腥风,整个嘉定城被血光包围,满地断肢残腿,骨肉狼藉,妇女惨遭强奸,如果有人不愿意,要么被清军杀害,要么就被钉在门板上进行侮辱。

大屠杀整整进行了一天,大约有嘉定城3万多的百姓受害。在三四天后,有幸存的嘉定老百姓溜回城里,在一个叫朱瑛的义士领导下,又爆发了一次反清运动,这一次成功惹恼清将李成栋,他带领着人马杀入嘉定城,杀人放火后,嘉定城成了一片火海。

20多天后,有南明将领带领着剩下的人,猛攻嘉定城,想要把嘉定城夺回来,城里城外有百姓响应,城内清兵由于人数少,被杀得逃出城,李成栋带整个军队反扑,把南明士兵和满城百姓杀了个干净,嘉定城的百姓被屠杀殆尽,遍地尸体,这就是嘉定三屠的过程。   

嘉定三屠,是清军首领李成栋连续三次对嘉定居民进行的大屠杀运动。普通的老百姓临时集结的民兵,不可能是训练有素,经历了无数战役的清军的对手,根本就是以卵击石,这些战役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失败。

第2个回答  2019-08-10
嘉定三屠发生于清朝,是清朝铁骑兵攻破嘉定城,对城中的百姓进行三次屠杀。
第3个回答  2019-08-11
这个是在最开始的时候发生的,是清军入关的时候屠城的,不管这个事件影响也是非常的大。
第4个回答  2019-08-10
嘉定三屠是1645年清军攻破嘉定后,清军三次对城中平民进行大屠杀的事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