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家语》选段翻译

如题所述

孔子见罗雀人,所得皆黄口小雀。夫子问之曰:“大雀独不得,何也?”罗雀者曰:“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黄口从大雀,则不得;亦可得。”孔子顾谓弟子曰:“善惊以远害,利食而忘患,自其心矣,而以所从为祸福。故君子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 憨而有危亡之败也。”
【翻译】:
孔子看到捕雀的人捉到的都是黄嘴的小雀,就问道:“大雀独独捉不到,这是什么原因呢?”捉鸟的人回答说:“大雀容易惊觉所以不容易被捉到,小鸟贪吃食物所以就容易被捉。小雀跟从着大雀的不容易被捉到,大雀跟着小雀的也不容易被捉到。”孔子回过头对弟子们说:“容易惊觉就容易远离灾难,贪吃食物就容易忘记忧患,这是因为其不同的内心所导致的。并且因为他跟从的对象而决定祸福。因此君子对待跟从他的人一定要谨慎。跟从年纪大的长者,就有了保全自身的凭借,跟从痴傻无知的小儿,就有危险败亡的祸患。”

孔子家语颜回
鲁定公问于颜回原文译文:鲁定公问于颜回曰:“子亦闻东野毕之善御乎?”对曰:“善则善矣,虽然,其马将必佚。”定公色不悦,谓左右曰:“君子固有诬人也。”
颜回退后三日,牧来诉之曰:“东野毕之马佚,两骖曳两服入于厩?。”公闻之,越席而起,促驾召颜回。回至,公曰:“前日寡人问吾子以东野毕之御,而子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不识吾子奚以知之?”颜回对曰:“以政知之,昔者帝舜巧于使民,造父巧于使马,舜不穷其民力,造父不穷其马力,是以舜无佚民,造父地无佚马。今东野毕之御也,升马执辔,御体正矣,步骤驰骋,朝礼毕矣,历险致远,马力尽矣,然而犹 乃求马不已,臣以此知之。”公曰:“善!诚若吾子之言也,吾子之言,其义大矣,愿少进乎。”颜回曰:“臣闻之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诈,马穷则佚,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公悦,遂以告孔子。孔子对曰:“夫其所以为颜回者,此之类也,岂足多哉。” (选自《孔子家语颜回》)

【翻译】:
鲁定公问颜回说:“先生你也听说东野毕擅长驭马吗?”颜回回答说:“擅长是擅长。但是,他的马将来一定会逃走。”定公面色不高兴,对左右随从说:“君子也会有陷害别人的。”颜回退回。
过了三天,饲马人来陈述说:“东野毕的马逃走了,两匹骖马拉着两匹服马进了马厩。”鲁定公听说了这件事,离开坐席站起来,派人把颜回招回来。颜回到了,定公说:“前两天我向先生你询问东野毕驭马,先生你说‘擅长是擅长。但是,他的马将来一定会逃走’,不知道先生凭什么能够知道这件事呢?”颜回回答说:“凭治理国家可以知道。从前帝舜擅长管理百姓,造父擅长驭马。舜不穷尽百姓的力,造父不穷尽马力。因此舜没有逃亡的百姓,造父没有逃跑的马。现在东野毕驭马,登车执辔,正体端坐;急速驾驶,用尽朝礼;经历危险的地方到达远方,马力用尽了,然而还不停的苛求马。我凭这知道。” 定公说:“对,的确像先生你所说的那样。先生的话,意义很大啊,希望你再说一些?”颜回说:“我听说,鸟急了就会乱咬,兽急了就会乱抓,人急了就会叛乱,马急了就会逃跑。从古到今,没有听说使他的臣民穷困而国家没有危险的啊。” 定公很高兴,把这件事告诉孔子。孔子回答说:“他之所以是颜回,就是这样。不值得去夸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