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换季怎样解乏养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3-18
1、多晒太阳
人体在补充充足的阳光之后是可以抑制褪黑色素的分泌的,然而,当秋季来临的时候,阳光的照射便不再想夏天那样的强烈,雨天也会渐渐的增多,这个时候人体的褪黑色素就会增多,从而就会一直甲状腺素与肾上腺素的分泌,会让人感觉到心情低落。
所以,适当的多晒太阳可以让人心情变得开阔,显得更精神。如果是在阴雨天,可以将屋内的照明设施打开,同样可以提高人的兴奋度。
2、每天多睡一小时
夏天昼长夜短,很多人养成了晚睡早起的习惯,当秋天来临,这种习惯就要加以调整了。晚上争取在10:30之前睡觉,因为11:00以后人体的各个器官功能都开始下降,它们同样需要休息。此外,午睡也必不可少,尤其是老年人最好养成午睡的习惯。只有让睡眠充足了,才会从根本上解决困乏的问题。当然睡觉也不是越多越好,要根据平时的习惯,每天多睡一小时,最好保证7—8个小时的睡眠。这样才能精神百倍的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
3、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
尽量的选择少吃或者是不吃辛辣的食物和烧烤,像是烤串、辣椒、葱姜蒜、白酒等等。可以多食用一些富含有高蛋白的食物,比如,鸡蛋、鱼、乳制品和豆制品等等。
最好避免吃油腻食物,因为油腻的食物会在人体内产生酸性物质,使人感到倦乏。而水果和蔬菜则具有提神之功效,因为水果蔬菜属碱性食物,可以中和体内的酸性物质,消除人的疲倦感。另外,水果蔬菜还可以帮助肝脏将人疲倦时产生的物质尽快排除掉。
4、泡花旗参
从中医角度来讲,“秋乏”是因为秋天干燥,致使人阴液不足,阳热旺盛所致,那么养阴润燥就是关键所在了。此时,泡上一杯花旗参,既可以提神抗疲劳,还可以滋阴补气。
将花旗参切片,取5—10克开水冲泡即可。这样的一杯茶可比咖啡或茶要好得多,因为它不但可以提神,还具有养生之效。
5、勤眨眼
眨眼睛是保护眼睛最好的也是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眼睛在眨动的过程,也是晶状体和虹膜肌的交换位置的一个过程,这样子可以让眼睛能够得到润滑的作用,从而消除眼睛的疲劳的感觉。
如果长时间不眨眼,就会使眼睛又干又涩,甚至变得模糊。
尤其是整天对着电脑的白领们,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眼睛,让眼睛得到适当的休息。在电脑前待半小时左右,就要远眺一下窗外的风景,尤其是绿色植物。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3-18
在南方,秋冬季节,气温开始降低到15度以下,南方北方天气一样,秋冬季节雨水少,气候干燥。秋天空气干燥,而且室外灰尘较多,呼吸多对肺部产生不好的影响,经常表现为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便秘等症状,所以秋冬季节养生要做好防干燥,同时要注意防寒保暖,有效保护机体神经组织处于免受伤害的范围。

泡脚养生:入秋冬季节,应每天晚上睡觉之前,准备好适度的,适合自己泡脚习惯的泡脚水,配合泡脚桶使用,每天坚持,可以起到解乏促睡眠的好处,还可以在水中加入中草药材,帮组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驱除寒冷,促进身体新陈代谢,从而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古话说的好,“要想少吃药,经常泡泡脚”。

调节饮食习惯:秋冬季节,天气干燥,尤其对体质比较差的女士来说,一定要做好饮食调节,遵守“秋冬养阴”的滋补规律,晚上适合多吃养生粥,白天多吃水果蔬菜,吃火锅容易上火,应该及时做好降火准备,防止天气干燥,出现龟裂的情况。

锻炼身体注意事项:秋冬季节,其实也要适当的运动,比如慢跑,呼吸不用短促急快,天气寒冷,要慢慢的让身体热起来,切不可猛然剧烈运动,这样对身体伤害很大,对于健身爱好者来说,在秋冬季节,活动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身体预热才最好。

注意休息:秋冬季节,人们经常会出现犯困体乏的现象,这与身体的自我保护机制有关,秋冬天天气寒冷,运动少,身体血液流动缓慢,有时候早晨醒来,还是会哈欠不停,其实我们应该做好的就是,合理的睡眠时间,养成夜间10-11点睡觉,早晨6-7点起床的好习惯,加时午休半个小时到1个小时的睡眠时间,身体才会有活力,人也才会有精神。

注意补从水分:天气干燥,就要多补水,平常说的一天8杯水,是个好习惯,多喝水,非常有助于促进体内新陈代谢,排除体内毒素。

良好的排便习惯:医生建议,排便一天最好两次,早上起来一次,晚饭后一次,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就要做好习惯的睡眠习惯,起床养成习惯,秋冬季起床,天气寒冷,很有必要喝一杯温开水,对通便很有好处,还有排便的时候,不可三心二意,最好在最短的时间内排便完成。
注意保湿:冬天一定要做好外部皮肤的保湿工作,脸部清洁之后及时的涂好保湿霜,防止皮肤干裂,久而久之会有疼痛感,皮肤也会变得粗糙不堪,手部的保暖和保湿工作也一定要做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那么手一定就是与人沟通最好的桥梁,所以在秋冬季节,切不可忽视手部的保湿工作。

保持好心情:秋冬季,身体是不喜欢动的,受外界寒冷刺激较大,人们喜欢把自己保护在暖暖的衣服里面,换句话说,身体暖和了,心情也会好起来,所以一定要学会应对秋冬季节的寒冷天气,防寒加衣不可大意。

喝些养生茶:养生茶,是以茶为主要原料,根据时令或体质等特殊因素,配合不同食材或药材制作的茶饮品,以饮茶的方式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第3个回答  2022-03-19
中国古代医家认为“顺应四时,饮食有节,不妄劳作”为养生法则。认为养生有道,则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故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说。秋气内应肺。肺是人体的呼吸器官,是人身真气之源,肺气的盛衰关系到寿命的长短。秋季气候干燥,很容易伤及肺阴,使人患鼻干喉痛,咳嗽胸痛等呼吸疾病,所以饮食应注意养肺。宜多饮水及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甘蔗、燕窝、梨、芝麻、菠菜、鳖肉、乌骨鸡、猪肺、豆浆、饴糖、鸭蛋、蜂蜜、龟肉、橄榄、藕、鱼、萝卜、胡萝卜、黑木耳、土豆、莴苣、白菜、花菜、红薯、花生、枸杞、麦冬、胖大海等。此外,还可适当食用一些药膳,如参麦团鱼、蜂蜜蒸百合、橄榄酸梅汤等。早晨宜多吃粥,既可健脾养胃,又可带来一日日清爽。秋天常食的粥有:山楂粳米粥、兔肉粳米粥、白萝卜粳米粥、杏仁粳米粥、橘皮粳米粥、柿饼粳米粥等。冬气内应肾。冬季寒气重,应选用热量较高的御寒食品。肉类,以狗肉、羊肉为主,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脂肪,提供机体热量较多。医学研究还发现,人在冬天怕冷,除了外界寒冷的气候条件外,还与机体内某些无机盐的的缺乏有关。在蔬菜尤其是蔬菜的老叶、黄叶、根及皮内均含有丰富的无机盐,因此在食用时不要去掉这些有益的部分。缺铁可以使用觉得怕冷,这里可增加吃含铁的食品,如肝脏、瘦肉、蛋黄、黑木耳、黑芝麻、香血糯、海参等、新鲜蔬菜与肉类掺杂起来吃则防寒的效果会更好。不要终日闭户或夜间蒙头大睡,要养成勤开窗通风的习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呼吸疾患。要适量运动,但不宜剧烈过度运动。汗出过多会损人体之“阴”,因此,防汗过多是秋冬护阴之关键,应避免大汗淋漓。要注意调节心情。秋冬呈现的寒风冷雨,花木凋零,万物萧条的景况,很容易在老年人心中引起悲秋、凄凉、垂暮之感,易产生抑郁情绪。因此,收敛神气,保持内心宁静,可减缓秋冬季沉闷之感。秋冬之交季节,应多参加户外活动,有条件的可结伴去野外山乡,登高远眺,饱览秋花烂漫、红叶胜火等胜景,以焕发青春活力。
第4个回答  2022-03-17
白天适当运动。
想要缓解秋季的身体疲劳乏力应该适当锻炼,通过运动这种方式反而可以让自己精神状态变得很好。很多人长时间呆在家里面,基本上没有任何的活动量,可能一段时间之后会变得慵懒,适应了这种慵懒之后稍微一活动反而会感觉到困倦。
而通过每天积极锻炼身体既能够增强身体素质,达到预防疾病的效果,又可以让身体有足够的动力进行自我调节,坚持锻炼的人精神面貌也会更加良好,不容易给人一种萎靡不振,疲劳乏力的感觉。
保证充足睡眠时间。
秋季很容易乏累不妨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通过调整个人作息来呵护身体
第5个回答  2022-03-18
饮食尽量清淡:尽量少吃或不吃辛辣食物或烧烤,如烤串、辣椒、生姜、葱、白酒等。可以多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瘦肉、鱼、乳制品、豆制品等。多吃碱性食物有助于消除疲劳,如西红柿、茄子、马铃薯、葡萄和梨等。

保证充足睡眠:晚上争取在10:30之前睡觉,因为11:00以后人体的各个器官功能都开始下降,它们同样需要休息。此外,午睡也必不可少,尤其是老年人最好养成午睡的习惯。每天最好保证7-8个小时的睡眠。

加强体育锻炼:登山、散步、做操等简单的运动有助于情绪平静、解除秋乏。伸懒腰也可缓解秋乏。我们伸懒腰时胸廓对心、肺产生一定的挤压,可以促进心脏运动,从而将更多氧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也可让手指像梳子一样梳理自己的头发,这样可以促进头部血液的循环,亦可以让头脑感到轻松。

多晒太阳:充足的阳光可以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当秋季来临,阳光的照射便不再像夏日那样强烈,人体的褪黑素就会增多,从而抑制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的分泌,使人感觉心情低落。所以,适当多晒太阳可以让人心情开朗,精神焕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