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盐化雪的原理是?

如题所述

路面撒盐原理是:盐溶解于水,熵增大,因此可降低冰点。熵——常被不严格地称为混沌——描述物质的混乱度。盐水中可能的几何构型要比纯水中的几何构型多的多, 因此盐水更无序。(英语世界确实有将熵和混沌看做同义词的情况,其实二者完全不同。)

世界倾向于向高熵状态演化,因此,更无序的相(如液相)相对其他相(如水蒸气、冰)更有可能存在。(水蒸气是比液相更无序的相,但出现大量水蒸气需要较高的温度)因此,要结冰就要更低的温度。撒的冰越多,冰点降得就越低。对于大部分除冰剂,浓度与冰点之间的关系已经在实验上确定出来了。


扩展资料:

盐是最常见的提高结冰路面上汽车抓地能力的材料,是许多国家在冬季维护路政的宝贵工具。在挪威,平均每年要往路上撒25万吨盐,而美国要撒1700万吨盐,英国要撒200万吨盐。气温在零摄氏度上下波动,路面车流量大(每天超过1500辆车),这样的情况下,撒盐化冰的效率尤其高。

撒盐作业人员应密切注意天气预报,可以路面结冰提前撒盐,也可以结冰后撒盐,使撒盐可以发挥三种功能:防结冰、防雪被压实、去冰。撒盐防结冰,适用条件是,路面潮湿,气温将降至0℃以下,或是空气湿度大,路面温度低,即将结霜。

参考资料来源:光明网—大雪天里,撒盐化雪背后也有很多的物理知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盐之所以能融化雪,是因为在结晶的雪表面覆盖着薄薄的一层盐溶液。而任何物质溶解 于水中时它都能使水的冰点(零摄氏度)降低。随着温度的降低,液体中分子移动的速度会逐 渐减慢。随着温度的降低,液体中分子移动的速度会逐渐减慢,分子之间的距离也会越来越 靠近。最后,当速度减慢到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胜过由分子运动所产生的能量时,分子便堆积 起来形成固体,于是水就变成了冰。我们把发生这一现象时的温度叫做冰点。

如果添加盐,雪中水分子的结构就会被破坏。正如美国一位科学家所指出“水分子之间的引 力受到盐的干扰,其固态的形成就受到了阻碍。”由于盐分子挡了路,水分子便难以聚扰形成雪,于是雪很快就化掉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11-04
撒融雪剂常被称为“撒盐”,因为融雪剂以前的主要成分是氯盐类物质,如氯化钠(与食盐的成分一样)、氯化钙、氯化镁等,所以融雪剂曾经被称为“化冰盐”。目前,世界各国使用较多的就是氯盐融雪剂。
氯盐溶液的冰点比水低,以氯化钠为例,浓度为35%左右的氯化钠和溶液的冰点是零下19摄氏度,浓度为20%的氯化钠溶液的冰点为零下10度。在雪里撒上氯化钠固体颗粒或者一定浓度的氯化钠溶液,由于氯化纳溶解放热,积雪会融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