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我和我的家乡》中《最后一课》单元故事?

如题所述

最后一课,全程泪点。

如果说其他部分的形态都更接近小品模式,《最后一课》则是最“电影”的作品,今昔对比两段不同时空之间的转场、剪辑和调度,有效推动叙事、释放情感。

1. 故事节奏

从让人笑到让人哭,《最后一课》中范伟、张译等资深演员,全员演技在线,故事节奏和调度也相当可圈可点。教室里老师一一点名,教室外偷听的众人、依次“抢位”将头塞“进洞”,对应关系非常明显,再次交代人物角色。

通过补鞋子等诸多细节里完成叙事链条,塑造出操心、忧心、关心、事事管时时管的好老师角色。故事中反复出现“二加二等于八”这个梗,效果层次很丰富。

起初是交代老人记忆心智出现问题的功能型台词,此后是张译、于和伟的角色回忆往事的温情基色,再往后则是老师如此教小朋友引发对方困惑的笑点,篇幅不长,笑点排列密集、呈现方式也很多样化。

这边长大成人的学生们努力接水管人工降雨,那边教室里的小胖子不巧就坐在“降雨天窗”之下,每次镜头扫过来,其他一众小朋友都是正常天气、只有他这里在降雨,委委屈屈的忍耐表情、莫名戳中笑点。

《最后一课》的亮点在于悲喜转化之间更浓烈的情感力量。

2、极端状态和普遍情感

故事里范伟饰演的老师出现健康问题,记忆停留在过去的某一天,被困在当年离开乡村的遗憾里。

他所讲的“一了走之”“乡家”等奇怪的用词顺序、语言组织状态,本是罕见的极端状态;但人会老、记忆会衰退,世间有遗憾、人心有执念有牵挂,物理上符合普遍经验、情感上能引起共振。

大费周章砸掉厂房、复原一间老教室,这样的做法同样很罕见、很极端,但感恩心态是人之常情,有共情的基石。

3、善念因果

其中有一段影片并置了过去和现在的两段行走路程,一段是多年之前他在大雨中急急忙忙帮孩子们取颜料,一段是多年之后他惊觉“骗局”、无所适从走上老路。

前一段的终点是满满的遗憾,他小心翼翼用一把破扇子挡住颜料盒,却因为太心急而摔倒,红的绿的蓝的颜料落入溪流中,转眼就成了绚烂的一场空。

后一段的结局则是满满的暖意,当年只有黑色笔、画梦幻校园却被嘲笑为“废纸”的小男孩,如今已成知名设计师,建成了梦幻一般流光溢彩的童话校园。

这个连亲生儿子都认不出的糊涂老人,却能一眼认出当时倔强哭泣的小孩:你的画,我看懂了。

昔日离别之时,站在岸边哭泣的孩子们,如今都成了能独立支撑一方的栋梁之才,这种善念的传递,昔日种下的美好念想结出善果、很温暖。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谢谢你,让我拥有更美好的人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17
我觉得这种单元故事比较新颖,以前的电影从来没有出现过这种形式,让观众焕然一新。
第2个回答  2021-02-17
很不错,很符合主题,最后一课讲的是毕业前的最后那堂课,那堂课也是会让很多人联想起自己的学生时代,很有代入感。
第3个回答  2021-02-17
我觉着这个故事非常的感人,老师即使忘记了过去的事情还依然记着要给学生们上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