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晏子的课文

如题所述

《晏子使楚》 刘向

原文: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译文 :晏子出使到楚国。楚人因为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五尺高的小洞请晏子进去。晏子不肯进去,说:“只有出使狗国的人才从狗洞进去,今天我出使的是楚国,不应该从这个洞进去。”接待的人只好改道带晏子从大门进去。 

原文: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予?”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译文:(晏子)拜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没有人可派了吗?竟派您做使臣。”晏子回答楚王:“齐国都城临淄有七千多户人家,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这么多人,那么为什么会打发你来呢?”晏子回答:“齐国派遣使臣,有不同的规矩,那些有德有才的人被派遣到贤能的国家那儿,没有德没有才的人则被派遣出使不肖的君主那儿。我晏婴是最最不中用的,所以只能委屈出使楚国了。

原文: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译文:晏子要来出使楚国前。楚王收到这消息,对手下的人说;“晏婴,是齐国的一个能言善辩的人,现在即将要来,我想羞辱他,可以用什么方法?”侍臣回答说:“在他来的时候,大王请允许我们绑一个人从大王您面前经过。大王就问我们‘这人是什么国家的人?’我们就回答说:‘是齐国人。’大王您再问:‘犯了什么罪?’我们就回答说:‘(他)犯了偷窃的罪。’“

原文: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译文:晏子来到了(楚国),楚王赏赐酒给晏子喝,酒喝得正高兴之时,两名小官员押着囚犯走到楚王面前。楚王即问道:“被绑着的是什么人?”近侍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瞟着晏子说:“齐国人原本就擅于偷东西吗?”晏子离开座位回答说:“我听说过(这样的故事),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结出的果实就是橘子,长在淮河以北就是酸枳,(橘和枳)它们只是叶子的形状相像,果实味道却全然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水土不一样啊。现在老百姓生活在齐国安居乐业不偷窃,到了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难道不是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窃?”楚王笑着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扩展资料:

《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故事赞扬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高超的语言艺术。外交无小事,尤其在牵涉到国格的时候,更是丝毫不可侵犯。晏子以"针尖对麦芒"的方式,维持了国格,也维护了个人尊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