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将课件和导学案有机的结合起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如题所述

多媒体是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图像、图形、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进行综合处理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把多媒体运用和导学案合理性地结合起来,更有利于提高导学案执行力度,更大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作为汇贤的老师,我们更要充分利用好我校的优势,不能单纯把我们的多媒体闲置或者单纯成为娱乐的工具,而要真正结合好导学案,进行有效整合,为汇贤课改摸索出更好的方法。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情况,谈一谈我对多媒体和导学案结合上的一些做法。
一、多媒体和导学案结合应用在教学中的优势
1、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给导学案应用注入活力。
运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以其独特的形、声、景扣动学生的心弦,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便于学生理解,让抽象的知识和内容更加形象化,易于学生接受与消化。对于我来说印象最深的是:初一教学时,我在上有理数加减法时,我先上的是四班的数学课,上过之后感觉不理想,在上另一班课时,我临时做了一个课件,用一个兔子在数轴上走路,把加减法算理融入到兔子运动上,直观、形象把算理表示出来,学生学起来也就简单易懂了。课后反馈效果很好,学生都较好的掌握了算理和法则,这是因为当时用的图片和场景强烈刺激着学生的大脑兴奋皮层,特别是在理数的加减法中让学生觉得既轻松又新颖,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究的浓厚兴趣,从而唤起了学生求知的好奇心。
2、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加教学容量,进而瘦身导学案,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可以迅速地把课程资源呈现在学生面前,既可以大量节省教师和学生讲课、板书的时间,又可以使教师和学生都传授更多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课堂的容量,节省了导学案的空间,并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事后许保亮老师在谈到我的课堂时还担忧课上不完呢。今天上AAS全等三角形判定时,我把事先设计好的课件,把幻灯片中需讲解的内容适时(教师一定要掌握好在什么时候引导学生看大屏幕)投影到屏幕上,学生直接从屏幕上获取比较全面、直观的知识,这样增加了课堂教学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也可以避免学生在上课中思想漫游,便于教学时要求统一性。特别是针对初中数学教学的解题过程的规范,更是对学生进行一次完整性的规范教学。让解题过程按事先设计的动画,特别是处理本节例6的教学时,我把解题过程分两步呈现在大屏幕上,直接进行当堂例题的剖析,这样省时、直观,便于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和教学方法。这一点是受到校长的启发的,把例题解题过程呈现在大屏幕上,便于例题过程教学,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规范解题过程。更重要的是课件先后出现的解题步骤,恰好体现了解题思想的分析。
3、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教学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提高导学案执行效果。
一节课上得好坏、成功与否,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看有无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而许多科目上重难点知识是传统的教学手段是很难达到目的的。比如我上的AAS三角形全等这一节,教材不仅要求巩固前面已学的三个判定定理认识,还要完成新定理的推理,论证,应用。特别是前面三个判定定理的理解上,如果教师和学生只是一味的讲,学生很难理解其中角和边的对应关系,通过多媒体课件就很简单了,把三个判定定理做成平移动画,每个判定条件更好地呈现在屏幕上,随着图形的运动,学生很容易理解、记忆全等的对应条件。这样就可以变复杂为简单、变困难为容易,变抽象为形象,更易突出重点和难点。
4、运用多媒体与导学案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多媒体课件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发展空间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有效结合能教会学生通过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学生在学习圆柱侧面积求法教学时,我设计了一个圆柱体侧面展开的一个展开的动画图,让学生从动画过程中发现了圆柱体侧面展开后变成了一个长方形。
在导学案教学中适时应用多媒体,它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全面的观点。例如: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模拟、过程演示,使静止图成为动态图,从中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讨论,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概念观点,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比如:初中数学有关物体对称、旋转、平移等方面的内容,用导学案设计,虽然提出了发挥学生想像空间力,提出让学生在脑海中思索怎样运动,大部分学生都会受到理解力的制约,完不成教学要求。在教学中用动画设计成课件,都能形象、直观地完成教学任务,让导学案中呈现的知识不再空洞。
5、运用多媒体和导学案相结合教学,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水平和学习的成功感,还可以引导学生正确上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