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这句中“三秋“的出处释义来自哪里?

如题所述

"三秋"理解为“九月”,或“年半”,两种皆有可能。
这句话出于《诗.采葛》。全诗是——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可知,“三秋”一定不指三个月,前一句说到“三月”了。、“三秋”是“三年”么,肯定也不是,后一句也说了“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古时,有“孟秋”“仲秋”“季秋”说法。一年四季,一季三月。若“三秋”是指“孟秋”“仲秋”“季秋”,实际上还是三个月,又绕回去了。

《毛诗正义》注曰:“年有四时,时皆三月。三秋,谓九月也。”此解不无道理。一年四季,每季三月,“秋季”亦三月。所以,“三秋”,即三个秋季,“谓九月也”。这是“三秋”为九个月说法的由来。

殷商历法,只有“春”“秋”两季。有人认为,从卜辞看,晚商或有三季。但此说似乎证据尚不充分。西周立国,沿用殷历,仍然是“春”“秋”两季。“春”“秋”两季为一岁,一季就是半年了。

《采葛》,归于《诗.王风》,是平王东迁后洛邑一带的民歌,这样看,此时的“秋”,很可能指一年中刨去“秋”的半年而剩下的半年。“三秋”,就是一年半了。这是说“三秋”为“年半”的原因。

《采葛》诗中所云“三秋”,或为“九月”或为“年半”,这两种可能性都有。有一点可以确定,所云之“秋”,都是指“季”,恰好在诗中前面“三月”和后面“三年”之间,“月”“季”“年”依次排列,这才说得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