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古代文人为何如此喜欢竹子?

古代文人为何如此喜欢竹子?

竹子刚正挺拔,象征铁骨铮铮的气节,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在古时候,竹子有十分重要的用途,它涉及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寻常百姓用它挑柴挑水,还将竹子做成引水工具,甚至用竹子作为盛饭容器,竹子由于生长十分迅速,十分方便,深受百姓们的喜爱。不光光是寻常百姓,文人墨客们对竹子更是喜爱有加。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可以说是对文人墨客喜爱竹子最好的形容了。文人墨客通常爱写一些文章或是诗句来感概世间万物,或是来表明自己的高尚气节。咬定青山不放松,这正是对竹子最好的描述了。竹子修长挺拔,亭亭玉立,四季常青,气节高傲,是花中四君子之一。文人墨客通常以此自比,来突出自己的君子气节。

竹子寓意非凡,是借物喻人最好的事物了。竹子是空心的,这就象征君子谦虚的态度,为人谦虚,待事待物都能有好的回报。竹子修长刚正,象征着君子气节高尚,不会因外界事物而有所动摇,一直都是刚正不阿。竹子是一节一节的,这就是对气节最好的诠释了。正因为这样,文人墨客都以物明志,把自己比作气节高尚,做事有度的君子。竹子生长迅速,砍掉一节就又长一节,越砍长得越快,这就好比君子不畏权势,迎难而上的风骨。所以文人墨客对于竹子满是喜爱。

竹子也正是我们要学习的对象。竹子的风骨是对小人最有力的抨击,我们也要刚正不阿,为人谦逊,风骨永存,气节不能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26
因为在古代竹子早已融入了人们的实际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竹子可以制作竹简来写字,也可以制作竹篓等生活用品,更代表了正直不阿的气节。
第2个回答  2019-09-25
竹的底蕴,在于它的应用。据研究表明,早在商代,人们就已经把竹了用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竹简,它间接地导致了"学富五车"这个词的出现。可以说,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有着竹的一份功劳。
第3个回答  2019-09-24
竹子作为一种植物,在劳动人民漫长的生产实践及文化活动中,其特征形态已经与人的精神风貌结合在一起,与人的品格、禀赋及精神象征产生深刻的联系,产生丰厚的文化内涵。
第4个回答  2019-09-25
竹有着非常深厚的历史底蕴,而且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有着竹的一份功劳。交通方面,古人取竹造车、筏、船,乃至于桥梁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