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施对策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27

(1)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为参照,稳步发展
高等教育大众化首先涉及的是规模发展问题。对此,有的专家学者认为,我国政府所提出的“适度发展高等教育”是错误的,提出了“迅速地、超常规发展高等教育”的观点。那么,多快为宜?显然,1958年的速度是不可取的。然一味强调“中国国力不够强大”、“我们的高等教育难以实现大众化”,断言“高等教育大众化不适合中国国情”的论调又太悲观,看不到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大众教育阶段迈进的坚实步伐与可喜成绩,将中国高等教育囿于少数精英教育,显然也是不可取的。
对此我们认为,从较长时间看,一个国家高等教育规模的发展是与其经济发展总体相应的。如,1947~1995年间美国高校学生数与GDP指数的相关系数为0.9736,1952~1992年间日本高校学生数与GDP指数的相关系数为0.9779。英、德、前苏联等国高等教育规模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也呈高相关。任何人违背这一规律,必将受惩罚;若自觉遵循这一规律,并据此制定高等教育的发展计划,是可促使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具体说,今后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速度可以我国政府颁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为参照,并根据经济实际发展速度进行相应的调整。
(2)在发展公立普通高等教育的同时,积极发展成人高教、民办高教和自学考试等多种办学模式
中国高等教育尚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中间位置——“中度精英”阶段,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大多办学模式均已被引进来了。而且源于中国古代“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三位一体的科学考试传统的自学考试模式也被纳入高等教育范畴。这反映了,后进的国家一方面可以博采众发达国家先进的办学模式,浓缩其漫长的摸索过程,并避免挫折。另一方面,也可以创造出符合本国国情的办学模式。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之所以能应运而生,是因为中国的底子薄,迫切需要那些少花钱,却能多办事的办学模式。所以,要积极发展多种办学模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