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为什么都选择在秋后问斩??

一年四季那么长,为何偏偏是秋后问斩呢??

古代之所以都选择在秋后问斩,是因为可以让犯人们发挥他们的最大价值,帮了家人也有利于国家。

秋后问斩就是执行死刑的一种方式,它最早出现在礼记中。《礼记》中记载:“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鹰乃祭鸟,用始行戮”。意思就是:这个月已经入秋了,外面吹的风有点凉,清晨已经开始有白露,寒蝉也叫了起来,猎鹰已经把捕杀的鸟四面铺开,像摆放祭祀品一样。这个月判死刑的也该开始执行了。

在古代,国家四季做什么事情都有明确的要求。春天是庆祝的季节,夏天是封赏的季节,秋天是处罚人的季节。这是因为统治者认为自己是上天之子,做任何事情都应该顺应上天的节奏。

在古代被判死刑的大部分都是男人,很少有女的死刑犯。因为死刑犯大部分都是男人。而男人又是主要劳动力。古代的时候主要以农耕生活为主,一年中春夏秋三季都比较忙,要播种收获,如果这个时候砍头,对国家来说是一种损失。所以为了物尽其用,就等到秋收之后再处以死刑。

一般等一年的粮食都收完之后,死刑犯都会去到京城行刑。不过只有少数朝代的犯人才有这样的机会。唐太宗时期的犯人就有过这样的待遇。太宗时期,有一年宣判了一百零六个死刑犯都让他们先回去种地,秋后再来受刑。秋收之后,所有犯人都自己走到了长安接受死刑,唐太宗也因这次龙颜大悦,大赦天下,免去了这一百零六个犯人的死刑。

虽然死刑是残酷的,但是古代对待死刑犯也在尽量做到人文关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28

早在汉代起便有"秋冬行刑"的规定,除谋反、谋大逆等罪犯即时处死外,其他的死囚均待秋季霜降后至冬至前进行。

第2个回答  2019-08-20
因为在古代秋天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季节,还有着“多事之秋”这样的词语。所以古代人选择在秋后问斩。
第3个回答  2019-08-20
秋天是最后的季节,一方面是想让犯人悔改,还有就是希望犯人来世做一个好人。
第4个回答  2019-08-20
因为一年四季当中,只有秋季是最闲的时候,因为古时候都是务农,春夏冬都是需要干活的,所以只有秋天是比较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