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观课反思。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0
课文分析:《古诗二首》所属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这一单元的课文在进行教学时,都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词句进行联想和想象。

《夜宿山寺》的作者唐代大诗人李白。诗人用极度夸张的笔调形象、生动地从两个方面勾勒出寺院很高。“高”也是全诗要表达的中心。

《敕勒歌》一诗中,作者用凝练的语言描绘了草原风景,令人心生向往。如果让学生体会到草原的美丽风光我认为是需要一定技巧的。

观课感受:

张老师导入语言优美,精炼,瞬间将学生带入到学习任务中。

揭示课题中,张老师请同学们从题目中找到时间和地点,并讲解“宿”在本诗中的意思。

这首古诗揭示了诗人写诗的时间和地点,对学生理解古诗很有用。而张老师在帮助学生理解“宿”时,点明了学习古诗的方法。从课题入手,是我们帮助学生理解古诗内容的高效办法。

初读古诗,张老师请男生读《夜宿山寺》,请女生读《敕勒歌》。在这部分的过渡中,张老师点出了古诗的方法,这不仅帮助了学生巩固已经学过的方法技巧。也有利于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学习本堂课的内容。相比之下,我把学习古诗的方法作为课前导入的这种做法就略显笨拙。

第二环节,张老师请同学们找出古诗的“诗眼”。文有文眼,诗有诗眼,找到“诗眼”就能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中心思想,明白作者想要表达什么。当然,全诗中不止一处体现了山寺的楼很“高”。张老师就抓住了这一点展开了本堂课教学。

在深入分析古诗句时,张老师并没有逐字分析,而是让同学们给图片配诗句,然后分句学习。通过观察图片,借助关键词理解诗句。如:张老师出示一张夜黑如墨,群星璀璨的图片请同学们配上一句诗。学生根据图片很容易说出第一句“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光靠图片,其实不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不利于学生对古诗语言精炼性的体会,所以张老师引导学生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个“楼”。最后有人说到“危楼”。通过组词,观看拓展,字的演变,最终是学生明白诗句中“危楼”就是高楼。最后,张老师请同学们读书自己的感受,做到了以读代讲。

一句“你还能从哪看出楼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给学生下达了学习任务。在“百尺”句中,张老师请同学们读,在仍不满意学生的朗读时,张老师亲自示范后让学生模仿,这种导范结合的方式教学目标水到渠成,也使得教学过程行云流水般不留痕迹。本句,作者用了夸张的手法,因为知识水平的限制,张老师给孩子们拓展了带“尺”的诗句,可以初步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中夸张的表达效果。

“手可摘星辰。”一句中,我不太赞同,这样摘星星的动作。会不会影响学生的理解。学习最后一句古诗时,张老师请同学们想象,进而让学生体会在朗读这句诗时要小声,然后请同学们练习。

充分理解古诗后,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描述猜诗句的环节,有利于帮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每一句古诗的意思,借助四句古诗形成一个完整的画面。

本节课的观课感受:

1.张老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强,过渡语句高效确不失优美。

2.学生表达能力很强,语文课堂常规做的好:学生能通过提示用完整的画回答问题;写字环节有系统。

3.课堂教学。

张老师结合古诗特点、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给我们展示了一堂高质量的古诗教学活动。课后我想到了一句话“心里没有的东西,眼里自然是什么也看不到,眼里看不到东西,自然是不会把它交给学生。”所以,我想,张老师不仅在备课时做到了心中有学生,课堂上也是。
相似回答